19.努力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斟满美酒把你留下来。悠悠地唱着最炫的民族风,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近年来,这首由歌唱组合“凤凰传奇”演绎的《最炫民族风》红透了大江南北,红遍了海内海外,被誉为“中华神曲”。“这首歌创造了一个奇迹,更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民族文化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一位青年学者感叹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我们做好民族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世界大国综合国力竞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尖锐挑战。压力就是动力,更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机遇。
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先要树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历经无数磨难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更以其对人类文明的非凡贡献,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非凡的创造力。今天,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征程上,中华文化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这都为我们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要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体量相对较小,抵抗市场经济冲击的能力弱,面临着挖掘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双重压力,但那些认为少数民族文化落后,看不起甚至主张任其消亡的看法是错误的,更是有害的。繁荣和发展各民族文化,要在挖掘保护中丰富内涵,在创新发展中彰显价值,但无论是挖掘保护,还是创新发展,都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进行。
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始终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原则和根本方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理念。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始终,如何转化,如何创新,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判断标准,符合的就保护发展,不符合的就坚决扬弃淘汰。在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同时,要着力推动各民族互学互鉴、交融创新,增强各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包容性和共同性。总之,无论怎么创造,怎么创新,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动力。封闭的文化没有活力,停滞的文化没有未来。改革就是机遇,改革的红利就是发展的动力。要大力发展各民族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基本文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营造关心民族传统文化、支持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发展各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形成高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推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唯创新者胜,改革者强。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